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

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研究
上传于:2016-12-22


作者:宋若琳

 

体育礼仪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体育交往中所建立的各种礼节和仪式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在古代体育活动中,始终贯穿着礼仪这个主题。然而,伴随着西方体育的引入,中国的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出现断裂,而新的体育礼仪文化体系建设则明显落后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有学者指出,现代体育进入中国不过百余年,我们具备了现代体育的外壳,却在很多方面缺失现代体育的文化内涵,体育礼仪即是其中之一。为此,本文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在梳理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旨在丰富当代中国体育礼仪文化的体系内容,为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国际化传播提供有效地理论与方法支持。

由于以往我国对于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不够重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滞后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有中国体育礼仪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赛场礼仪方面,其研究重点集中在现代体育礼仪的操作层面上,而往往忽略了礼仪依托的主体——体育礼仪文化建设,也忽略了体育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对文化主体——人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目前关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研究还很不成熟,研究的程度还不高。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相关的网站,如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和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传统文化网,寻找出与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近十年国内核心期刊和权威专著中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文献,从中提取精华做为本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运用历史分析法,全面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历史资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辩证地分析材料并加以鉴别,提出本论文的研究论点。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从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全面归纳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相关要点,对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当代传承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释义

(一)文化、礼仪文化、体育文化和体育礼仪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英文是culture,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神明崇拜、土地耕作、动植物培养和精神修养等,其定义繁多,在国内关于文化的概念《辞海》、《社会学简明辞典》中,把文化解释为广、狭两个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而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从事体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的文化形式,凡是与体育有关的活动、行为、制度、意识、思想均属于体育文化范畴。体育礼仪文化也属于体育文化的一种,是体育活动中有关道德规范的文化。

从三者的实质关系来看,文化包涵礼仪文化和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涵盖体育礼仪文化。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归属不仅是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孤立的功能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的体育文化整体决定的,体育礼仪文化也应该是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三者的关系如图1和图2,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应该位于各个文化的最外层,即文化应包括礼仪文化,体育礼仪文化也应该属于礼仪文化的一种,所以它们之间的顺序应该是文化、礼仪文化和体育礼仪文化,另外体育礼仪文化又是体育文化和礼仪文化的共同的部分如图,所以体育礼仪文化既含有礼仪文化的因素,又具有体育文化的内容。

 

(二)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受到礼仪的影响,传统体育的发展史表明,文明孕育了体育,体育又推动了文明,而传统体育文明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传统体育礼仪。在古代中国,由于军事、祭祀、朝会大典及礼治的需要,早在夏商时期就形成了以体育为主的崇武教育。由于礼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中国古代把体育纳入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早,所以整个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一直受着礼的影响。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论语·述而》)意思是要立志于道,笃守于德,归依为仁,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种思想含有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的因素。孔子教导学生比射时,既要力争胜利,又要讲究礼让——“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意思是说,君子没有什么东西可去争抢,如果说一定有的话,那就是比赛射箭的时候吧。但也会相互揖让后登台,下场后还要相互敬酒。

在古代体育活动中,包括“宫廷体育”和“民间娱乐”,都有一个程式或规范来体现体育文化中的“礼”。例如,流传后世的“礼射”(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在各种礼仪场合举行的射箭活动)严格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各种动作,是体育与礼仪文化、教育和艺术相结合的典范。再如体现蹴鞠比赛规则的《鞠城铭》中的“其例有常”是说比赛始终有一个稳定的竞赛规则,比赛双方都必须按规则来进行,必须合乎竞赛的“礼”,而其中有关对裁判和运动员道德作风要求的记载,也说明了我国古代对体育活动人员行为规范的重视。还有据元朝宁志斋老人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著作的《丸经》记载,古代盛行的捶丸游戏将道德品质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要求在游戏中对人友善,语言和蔼,不可因为技术高超就孤傲逞能,举止浅薄比赛要按尊卑长幼的秩序,做到屡胜而不傲,屡败而不怒,心要静定,志欲宁适,容止端庄,语言简当等等,这些都对后世的传统体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一)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主要内容

“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更多体现一种制度、规则,是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更多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根据“礼”的规定和内容,所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式。不同的礼的内容,有不同的式。“礼”是“仪”的标准、内涵,“仪”则将“礼”具体化、形象化。体育礼仪文化的要素与礼仪文化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也是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的三个方面来概括的。其中体育礼仪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服饰礼仪、礼器,精神方面表现为语言礼仪、礼义,制度方面表现为礼制、礼法、礼典如图所示。

 

 

1.物质内容

体育礼仪文化的物质内容主要包括服饰礼仪和器物礼仪,他们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服饰礼仪包括服饰造型、色彩、饰物配用礼仪,还包括在不同的场合、地点选用不同的服饰规范。在体育礼仪中,服饰规范往往因为体育项目的不同或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差异。礼器是古代礼仪活动时所陈设使用的器皿物品。按种类划分可分为烹煮器、食器、酒器、容器等。这些器具与实用器具在造型上并无多大差别,但由于使用于礼仪活动,就具有了礼的象征。在传统体育礼仪中,往往运用这些器物来完成体育礼仪活动,同时也外化了体育礼仪的文化内涵,并使之具体化。

2.精神内容

体育礼仪文化的精神内容可以分为语言礼仪和礼义。语言礼仪就是通过语言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在使用轻松、诙谐、明快、委婉、庄严、赞美的语言所营造的自然、愉悦、兴奋、亲切、可敬和舒畅的氛围中,培植和增进情感。它传递的是尊敬、友善、平等的信息,给对方以美的感受,在使用中应该坚持互惠、平等、信用、相容的原则。语言礼仪一般有有声语言礼仪、无声、书面、类语言礼仪四种表现形式。有声语言即自然语言,是发出声音的口头音。一般具有依赖情感和随意发挥的特点,主要包括礼貌语、称呼语、介绍语、交谈等。书面语言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的,不受空间的限制,内容便于准备和修饰。无声语言即是借助默语和体语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类语言是一种有声但没有语义的语言,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常用的形式有掌声、哭笑、叹息、器乐、锣鼓等。各种体育礼仪文化活动都表示着一定涵义,如古代的龙舟祭祀礼仪,是为祭祀龙王以祈求风调雨顺,用礼射礼仪中的敬酒仪式用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

3.制度内容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制度内容主要包括礼制、礼法和礼典。礼制主要是指体育礼仪的具体规定,它规定了体育礼仪活动的仪表仪态,如人的站相、坐相和走相。俗话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它能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动态的美感,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另外对体育礼仪活动参加者的仪容仪貌也做出了要求。如人裸露在外部分的状态和修饰,如头发的长短和式样、脸部的化妆及修饰佩带、个人卫生等。礼法主要是指在礼仪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和具体的操作顺序等。典礼仪式即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的规范化的活动。在传统体育中最常见的典礼仪式有祭祀仪式,庆祝仪式等,如古代的“射礼”等。

(二)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特点

1.“以仁释礼”

儒学的核心是“仁”,孔子视体育为礼仪活动,以“礼”作为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道德界限和行动规范和标准,以“仁”为人道原则,要求在活动中加以尊重和关心。儒学中的隆礼是体育礼仪的外在形式,而“贵仁”这是其思想核心和最高境界。儒家以“仁”释“礼”,基本精神就是恭敬谦让,做到恭与敬,则必须以礼为标准。“人而不仁,如礼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人也”。传统体育礼仪中强调对人的尊敬与关怀。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我们要尊重民族体育礼仪文化,用“仁者爱人”的态度去构建和谐的世界体育礼仪文化。因此,我们需将外在的体育礼仪规范逐步内化为个体的自觉意识行为。

2.“以礼为范”

儒家传统礼仪早已深深植入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之中,不仅是体育道德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体育规范约束。西周的礼射程序十分复杂且繁琐,依其规模等级可分为大射、燕射、宾射和多射,据其身份地位所射之猎分为虎侯、熊侯、豹侯等。历代统治阶级用来巩固宗法统治、“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繁琐的礼仪程序来实现。儒学的主体思想就是礼,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些儒学之礼为体育礼仪提供了明辨是非的标准、风俗习惯的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制约。体育活动的礼仪规范是为了使每个参与者都有礼可依,使赛事有条不紊的进行。体育礼仪中“礼”的行为规范有基本礼仪规范和特殊礼仪规范,其中基本规范则指礼仪的基本内容,如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语言谈吐等方面的规范要求,是每位参与者应该共同遵从和维护的基本礼仪规范。特殊礼仪规范,即具体礼仪,依据不同赛事的而制定不同礼仪制度,根据不同参与主体角色而制定的具体体育礼仪规范。“以礼为范”在体育交往中要求遵循“礼”的规范,明确人们在体育行为中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实现体育道德的升华。

3.“义以为上”

体育礼仪文化中价值观导向是儒学中“义以为上”,“义”作为评判体育行为礼仪是否符合“以礼释仁”要求。儒家提出“义”的价值准绳,为体育礼仪文化提供了道德规范,统筹好利和义的关系,做到见利思义的准则。中国体育事业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其中起推动的的因素是“义”,即广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强烈的内在价值——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由口号到内化,才取得我们梦寐以求的利。儒学的价值观标准是“义”,是内在价值,行为准则的评价标准,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云:“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行义以达其道”。从义向善、远利止恶历来作为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价值标准。武术礼仪追求的功底和人品的综合表现,武德思想是每个习武之人的首要价值观,“重信守义”是各个习武之人必备的品格修养。“义以为上”的体育礼仪包含着胜负和对抗的期盼,对社会不公的反抗以及对恶势力的制裁,同时也是自我表现欲望,但深深烙上社会责任感。义,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提倡公平竞争,遵守赛场礼仪,更懂得行义的内在准则,“义以为上”是所有运动员应有的精神风貌。

4.“贵和和,尚中庸”

当今体育文化是西方强势文化扩张的一种体现,在文化碰撞中我们推崇的是和谐共处,多样并存,体育礼仪也是供奉这种“和”的儒家思想。儒学的主线是“和”,是儒学的本质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和为贵”的处事态度。体育礼仪中的“和”最关键是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中国古代,体育礼仪重视对人的教养,体现在形式的操作和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儒家倡导的是“修己以安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思维模式。所以,中国体育礼仪的和谐观是天、地、人为整体的包容和谐精神,在追求知行一致上则要求倡导人们遵礼、知仁、行义。

三、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辩证分析

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是最能集中体现体育文化思想的载体之一。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混生于古代礼文化之中,必然要从古代礼文化中汲取营养,古代礼文化以儒家礼学为核心,因而它几乎继承了儒家礼学的全部内涵,包含了古人对“人伦”与“天道”的哲学思考。就其内涵与实现形式而言,有一部分如等级制度、门派制度、性别歧视等已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应该抛弃;然其中的德礼并重、贵和尚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思想至今仍有着积极意义。

(一)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积极因素

1.德育为先,德礼并重

德育为先,德礼并重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先秦有“六经通于礼”之说。西周射礼处处被包装以礼,如释获者以“左贤于右” 或“右贤于左”报告胜负。《礼记》说“射者所以观盛德也”,“射者,仁之道也”。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废弛而沦为空洞的形式。儒家以“仁学”为核心发展了其早期的礼学,提出了“仁内礼外”说——提倡仁政,要求人们德行于内,礼行于外,使礼重新回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孔子不排斥体育,相反,他继承了三代以来借体育习礼的经验,他教授弟子包括“射”、“御”在内的“六艺”。儒礼在封建社会对传统体育礼仪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仁内礼外”说奠定了传统体育德礼并重的基石并在传统武术中发扬光大,从而使传统武术摆脱了术的层次而走向了武学的境界。

2.贵和尚中,和而不同

贵和尚中是儒礼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君子之争”的模式框定了中国传统武术、礼射、蹴鞠等具有攻击性或竞争性体育项目的礼仪规范。赵红红认为,贵和尚中思想所崇尚的是颜回式的准苦行僧般的道德生活模式。要求人们以和谐为上,安于本分,循中道而行,矜而不争,阻碍了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事实上,孔子所提倡的“和”不是要求委曲求全以讲和,而是以宽容的心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笔者以为,儒礼并非杜绝竞技性体育,相反,它发展了中国古代有别于西方的另类竞技体育,为我国古代一些竞技性体育注入了礼的内涵而避免了其像古希腊奥运会项目一样过于注重物质而过早地走向异化。融竞技、音乐、道德教育于一体,被称为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礼射在中国流传了三千多年,长于西方任何一种竞技体育的寿命。传统体育礼仪中“君子之争”模式是今天体育赛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最好解释,其“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多样性发展的保证,在理解和处理我国当前对外体育交流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也有着积极意义。

3.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基本观念之一。它以阴阳五行说为哲学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育礼仪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最早源于《礼记》“承天以治人”的思想。《礼记·月令》载,人类的体育活动要合于天时。如孟春与仲春之月“命乐正入学习舞”;季秋之月,“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春秋战国时期,经道家等发展,天人合一观又在人体之“周天”与自然之“周天”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朴素的体育养生礼仪,讲究天人相应,道法自然,提倡人体的饮食、习惯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封建社会兴盛起来的节日庆典体育,在顺天守时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人与自然生物和谐相处的文化因素。如舞龙狮、马戏等都反映了人与动物合作表演的愿望,而不像西方有些体育把动物杀死以示征服。天人合一理念在传统武术礼仪中也多有体现,如形意拳中以动物命名技术动作;少林拳要求“每日早起练拳之先,必面向东方”。传统体育礼仪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现代“绿色体育”的思想源泉,是克服急功近利的极端体育行为的经典依据。

4.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先秦《礼记·射义》有“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寓意男儿志在四方。传统武术中也把“自强不息”看作是其基本精神特征之一。如抱拳礼中右手握拳就寓意尚武自强;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向对方请教,虚心向上。一向以佛门净地著称的少林寺在体育礼仪中也显示出积极入世的一面,如《少林十戒约》第一约云:“肄习少林技击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意,朝夕勤修,无或稍懈。”传统体育礼仪中蕴含的这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追求是励志中国实现体育强国的民族精神支柱。

(二)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消极因素

1.等级制度

等级制度源于古代的宗法思想,是儒家礼学的核心内容。传统礼文化中等级制度主要表现为家国同构,即以家庭结构的思路规定国家、家庭、行业、团体的等级秩序,并以礼为等级秩序“正名”。等级制度在传统体育礼仪中体现得较为普遍,如射礼中对参加比赛的“宾”分三等并规定以不同的礼仪,违反礼仪的人要受到比输掉比赛“饮不胜者”更为严厉的挞罚;宋圆社虽然是蹴鞠的民间组织,却等级森严,所有场合严格按照地位等级对号入座;武术及江湖体育等门派意识强的组织中等级制度更加严肃与固定,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把“师”与“父”等同可窥一斑。

2.门派制度与正名主义

门派思想也源于宗法思想,在传统体育中得到了全盛发展。元代禁武使得中国武术发展走向民间,并以家庭传授的方式各自发展。为了避免官方干扰和适应社会主流礼文化,各家武师都严格遴选入门弟子并迅速以家庭宗法管理方式确立了门派制度:尊祖崇先、等级立家、克己自守、排斥妇女。并逐渐把礼学“正名”思想发展为“正名主义”,尊崇正统,凡事先报宗祖名分。

为谋生而表演的江湖体育技艺同样采取了以宗法思想为基础的门派制度和正名主义。门派制度以家族管理方式把部分传统体育限定在一个个狭小的空间内各自发展,阻碍了其横向的交流;正名主义则以神秘化的方式夸大或虚拟先祖,把传统体育带入了一个神秘主义的王国。如据宋《蹴鞠图谱》记载,宋代的蹴鞠家奉祀扑朔迷离的“清源妙道真君”。

3.性别歧视

在历史某个阶段对女权进行限制是很多民族共同的特征,中国也不例外。从先秦的“射者男子之事也”到封建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男不传女”可以看出,古代女人是没有平等人权的。体育礼仪中,女人也跳不出这个历史的窠臼。据载,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正月,皇帝在宣德门广场观看百戏,有妇女裸身相朴。司马光曾上书谏禁,认为有违礼法。在朱文公守漳立法令之缠足之后,妇女更是从身体能力上也被剥夺了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力。因此,除艺人外,中国古代体育少有妇女过问。

四、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现代传承

(一)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任何文化都是在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育礼仪文化也是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精华与糟粕杂糅。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亦是如此,因此,在研究内容的价值取向上,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自身所蕴涵的对现代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启迪意义的内在价值。在理论研究方法上,宜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多学科的理论在传统体育研究中的运用有助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把握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从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系统。实际操作中就要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进行分析、梳理、鉴别、挑选、吸取、沉淀和升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扬弃。使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与时俱进,使有着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东方文化精髓焕发新的生机,就要激活光大其依然生机勃勃的因子,切实做到古为今用。

(二)创新——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任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非是静止和僵化的东西,而是一直不断改造自身、吸取新文化的创新过程。创新是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永葆生机的动力。文化无优劣之分,但不排除它有先进与落后之别。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的背景下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其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免不了精华与糟粕共存,必然存在着某些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地方而使其发展滞缓。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

文化创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传统体育的本质和功能本身决定了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具有某种保守性,决定了文化注重或强调自身传统的稳定、延续、继承。在这个意义上,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观念的创新,势必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是其创新的基础。通过理论剖析,扬弃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中的那些与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不适应的东西,沟通历史与未来则是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创新的形式和内容。“重建”或“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新体系,使中国体育礼仪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即把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转化为现代体育礼仪文化和创建新文化合二为一,这就要做到既保持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特色,又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三)融合——加强与世界其他体育礼仪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文化互补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资源,也应该走出中国,融合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借鉴吸纳西方乃至各国文化中的有价值的东西。要把异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中国儒家文化、融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同样,具有深厚“人文内涵”和蕴涵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逐渐进入到呈现极其刚性态势的西方体育文化中,不仅可以适当中和西方体育文化中的一些极刚性品质,而且可以使世界体育礼仪文化体系因逐渐获得厚重的民族内涵而获得持续发展;同时把西方体育文化中的平等、个性、竞技性、创造精神融入儒学的人文精神、和谐、世界大同等优良传统中,实现文化互补。因此,我们建构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体系,既非“全盘西化”,又非“抱残守缺”,而是通过加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补。

对我国的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要去伪存真,对西方现代体育礼仪文化要兼容并包。面对今天我国的现代化转型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对我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儒学精华部分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如儒学“天人合一”、“义以为上”、“中气为本”的精神理念,倡导人们“仁者爱人”、“理解”、“忍让”、“和为贵”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在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我们要借鉴世界现代体育礼仪文化的优秀成果,对我国传统体育礼仪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传统体育礼仪具备现代体育礼仪的基本价值与特征,适应工业文明时代的要求,让民族传统体育礼仪以新的人文内涵和外延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充分体现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宽容性和吸纳性,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体育礼仪的现代化发展。

(四)普及——重视礼仪文化的教育功能,多渠道普及体育礼仪文化教育

1994年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29条明确指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特别是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由此可见礼仪文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的功能及党中央对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视。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反映出全体国民的素质。建构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体系就必须全民积极参与,做到人人懂礼、知礼、守礼,要普及礼仪知识,可通过学校开设礼仪课程、举办礼仪电视讲座、举行礼仪知识大赛等多种渠道开展普及体育礼仪文化教育活动。

运动员是体育礼仪文化的展示者和宣传者,在专业运动员培训中增加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课程,提升运动员的体育礼仪素养,有助于体育礼仪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在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中增加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内容,在专业体育训练场所和商业性的体育健身场所定期举办传统体育礼仪文化讲座,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普及传统体育礼仪文化。

(五)传播——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进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文化氛围 

发扬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信息,使全球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是每个民族的义务。每个民族都有将自己的文化向外推广,使世人认同的意向。无论是从政治、经济上考虑,还是从文化本身考虑,推广民族文化实质上是立足世界文化的重要步骤。只有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通过文化的广泛交流和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展民族文化,造福人类。儒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普及和传播。

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高科技的传播技术为人们掌握信息带来了便利,尤其是网络化的普及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成为现实。要建构现代体育礼仪文化体系,普及礼仪文化教育,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将纸质及电子传播工具联合起来,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舆论进行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传播载体,同样应该承担起民众体育礼仪培养的责任,尤其需要体育专业媒体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国的体育媒体的发展水平滞后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这需要体育媒体业界自身提升对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的理解。体育礼仪文化长期进步、繁荣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为文化的繁荣而服务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形式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舆论进行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文化氛围。

五、结论

我国传统体育礼仪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负载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智慧与处世哲学。尽管今人对其时有褒贬,然在中国古代法律缺失的几千年间,它是体坛上唯一也是最佳的“维稳”工具,使我国古代体育实现了持久的等级和谐状态。历史已经证明,完全摒弃传统是错误的。且传统体育在礼仪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古人寓礼于体,以体习礼的德育经验很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体育礼仪中蕴涵的合理思想值得我们发展创新。

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下结论:

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是体育文化与礼仪文化相交叉的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传统体育礼仪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

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彰显了“道德教化”、“齐之以礼”的儒学精髓,并体现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以仁释礼”、“以礼为范”、“义以为上”、“贵和和,尚中庸”的特征。

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混生于古代礼文化之中,必然要从古代礼文化中汲取营养,它几乎继承了古代礼文化的全部内涵,就其内涵与实现形式而言,有一部分如等级制度、门派制度、性别歧视等已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应该唾弃;然其中的德礼并重、贵和尚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思想至今仍有着积极意义。

提出了中国传统体育礼仪文化现代传承的有效路径:扬弃——对民族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发扬光大;融合——加强与世界其他体育礼仪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实现文化互补;普及——重视礼仪文化的教育功能,多渠道普及体育礼仪文化知识;传播——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进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