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

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特点
上传于:2022-06-21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在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7年9月6日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此时的边区,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建设都要服从抗战大局,体育也不例外。正如毛泽东于1942年9月9日为中国首届体育节的题词:“锻炼身体,好打日本”。为抗战做准备、做动员成为体育的主要目标。所以边区的广大机关干部、战士、学生把体育当作一项重要的革命工作来做。这样便形成了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体育活动的鲜明特色。


1942年9月9日,毛泽东为中国首届体育节题词

强烈的军事性   

军事体育是抗战时期边区体育的主要内容。1942年9月贺龙同志“九一”扩大运动会题词:“体育运动军事化。”这是对边区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1938年12月,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在《一年来边区的国防教育》中指出:“实行军事化的训练为适应战时环境的需要,中等以上的学校实行军事训练,小学生应实行半军事化的组织,使学生在必要时可直接参加抗战。”1943年《陕甘宁边区战时教育方案》中再次强调体育课应加简单的军事训练,学习侦察、通讯、站岗、放哨、坚壁清野、理地雷炸弹等实际技能,培养迅速捷、灵活机动的生活习惯,使教员及年龄较大的学生具备最低限度的自卫能力

不仅学校体育活动具有浓重的军事性,部队体育活动更是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将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相结合,重点突出军事体育运动项目,使体育活动富有群众性、战斗性,更直接地为抗战服务,当时还专门设立了“贺龙投弹手”、“高岗刺杀手”、“朱德射击手”奖章来奖励军事体育表现突出的战士。边区开展的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也都有军事表演项目,如延安的“五一”运动会、全苏区的“八一”抗战动员运动会、“九一”扩大运动会以及“五卅”运动会都有诸如刺杀、浪木、匍匐前进、马术之类的军事表演项目。


1942年9月,贺龙为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题词


广泛的大众性

边区体育的大众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广泛的群众性和体育项目的普及性。首先,边区体育是面向广大工农兵学商群众的。不仅学生、干部和军人有权参加体育活动,工人、农民和市民同样有权参加体育比赛。1942年工人组织代表队参加“九一”扩大运动会,这在边区以外是不可能的。《解放日报》于 1942年9月9日报道:“工人代表第一次出现在运动会上是很光荣的,只有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地区,才会有这样的事情,而在外面,运动会只是为少数人开的,工人没有参加的权利。”因此,参加“九一”运动会的工人代表队总干事江淋同志十分感慨地说:“在延安,甚至在全中国,工人有资格参加运动会还是第一次啊!”

其次,边区的体育活动种类丰富,体育项目普及性高。当时球类活动丰富多彩,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棒球等,游泳、跳水、溜冰则是因地制宜利用清凉山地势和延河水进行,夏天的延河边游泳、跳水者络绎不绝,冬天的延河上都是穿着洋冰鞋的滑冰爱好者。参加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人,上至中央首长,下至普通百姓,有工人、农民、军人、学生,艺人、公务员、市民和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回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兄弟,还有朝鲜人、蒙古人、日本人。据统计“九一”扩大运动会参赛人数达到1388人次,参赛人数占当年延安县总人口(64292人)的2.16%,是边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

1942年9月1日,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照片

锻炼的经常性

经常化是边区体育的另一特点。在关于边区体育的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将体育活动作为制度,把体育运动当作长期工作来做。1942年9月5日,《解放日报》刊登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运动要经常。同年,2月5日《解放日报》提倡十分钟运动”。这项活动包括球类活动、柔软体、太极拳、八段锦、金刚静坐等等。运形式灵活多样,参加者可任选种,坚持天天练习,长年不间断。

在节假日举行体育比赛,以广泛宣传体育,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经常化。这在1937年5月21日苏区体委决定举行全苏区“八一”运动会的通知中就有所体现:“使体育运动成为广大群众的运动。使每个工人、农民、学生、红军指战员、青年、成人、儿童、妇女都能在工余时间到运动场上活动,真正使每个苏区人民更加有活泼、愉快、健康的身体。”


1942年9月,朱德为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题词

陕甘宁边区的体育活动因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军事性;同时,边区广大干部、战士、学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土洋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大众性;因制度化的约束和体育比赛的广泛宣传,使边区体育活动具有经常性的特点。陕甘宁边区的体育是中央苏区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民主主义体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进,刘晓莉.中国红色体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11-113.

2.王增明.陕甘宁边区体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3.宗有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9,(4):128-130


撰稿人:宋若琳

0.02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