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
“十八般兵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四百多种兵器的总称,其中最常用的兵器被称为十八般兵器,但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对十八般兵器的解释也不相同,而现在国内武术界普遍公认的十八般兵器则是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铄、棒、拐、流星。另外还有九长九短之说,种种解释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现代人对“十八般兵器”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陕西体育博物馆在古代展厅陈展了“十八般兵器”,分别是禅杖、春秋大刀、大斧、大枪、单叉、单戟、钩棒、钩镰枪、骨头(蒜头)、河叉、牛头叉、朴刀、蛇矛、十字枪、双戟、镗、月牙铲、爪子棒。这十八般兵器都是长兵器,是明清时期,陕西地区比较常见的兵器。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一词首见于南宋华岳的《翠微北征录》卷七《弓制》:“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其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具体内容今天已无从查考。直到元末明初,施耐庵在其著作《水浒》中才有具体内容。书中第二回描写史进每天请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经过半年,史进的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都学得精熟。不过,明代马愈的《马氏日抄》却说:“己巳岁,兆寇作难,官司招募勇敢。山西李通,行教京师,无人可与为敌,遂应募为第一。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锤、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和《水浒》里描述的又有不同,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卷五,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卷十二都从此说,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更是完全本于《马氏日抄》。可见,所谓“十八般”,非局限于十八种兵器,而是古代多种武艺的综述。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历史文化发展悠久。千百年来不断相互交流学习、创造发明, 从古代战场上, 从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演变中, 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兵器及使用这些兵器的武艺,数量远远不止“ 十八般 ”, 目前, 人们根据对古今书籍等资料整理、发掘, 已提供出了各式兵器多达 440 种。之所以用“十八般 ”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之极,所以历来人们都喜欢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表示数目众多,十八是九的两倍,说起来也顺口, 所以“ 十八般兵器 ”就延用到今天。这跟人们习惯使用九霄、九泉、九腔十八调, 十八层地狱、十八罗汉是一个意思。这 400 多种武术兵器, 因时代背景不同, 除刀、枪、剑、棍等少数几项仅供专业培训及人民大众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方法外, 其余大部分已不多用或一些将不复存在了。这在冷兵器的历史长河中, 它们都算是完成了自身的使命。
撰稿人:崔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