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

在陕西体育博物馆看古代六艺中的“射
上传于:2020-05-08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其中礼即礼节,具体为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是六乐。指用于祭祀天神的《云门大卷》、尧时祭地神的《咸池》、舜时祭四望的《大韶》、禹时祭山川的《大夏》、商时祭周始祖姜嫄的《大濩》、周时祭祀周代祖先的《大武》六套乐舞。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技术。

今天我以陕西体育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向大家介绍六艺中的射,就是军事射箭技术,也称为五射:白矢参连剡yan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射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古专家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曾经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就证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弓箭了。仰韶文化时期在陕西西安的半坡,考古工作者也发现了大量的石质和骨质的箭头,说明早在六千多年的半坡氏族公社的先民们也已经开始使用弓箭。这是在我们陕西体育博物馆古代陕西体育的起源部分展出的骨镞以及半坡先民狩猎的场景。先民们在狩猎时有的拿着一头削尖的木棍,有的拿着石球、飞石索,还有的拿着石斧和弓箭在捕捉猎物。弓箭的出现,使得先民们掌握了一项先进生产狩猎的工具。所以在上古人类的心目中,弓箭自然也就成了一种战胜天灾、威力无比的法宝,而最初的优秀射手可以说是非后羿莫属。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后羿是一位善于射箭的英雄,用弓箭射掉了九个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太阳,为百姓创造了幸福。从此,射箭作为一项武艺活动,在历史上开始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周秦时代,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的青铜箭镞,也大大地提高了当时的射箭水平。(这是我馆展出的青铜箭镞的复制品)。周代,习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被称为男子之事。当时的人们也对射箭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同时,由于战事频繁,射箭的普及范围更加扩大,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改革家李悝,为了防范秦国的进攻,积极主张并组织郡内的人练兵习武,他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射箭,并都能成为一个善射者。所谓“善射”,就是要“百发百中”,“百发失一不足为善射”。这种要求显然是对射箭手的高标准要求,这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当时人们纷纷刻苦练习。李悝为了更广泛的在民间开展射箭,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曾下过一道“习射令”。规定人们发生纠纷后打官司时,先进行射箭比赛,谁赢了比赛谁就赢了官司。这虽有些荒唐,但其目的还是为了鼓励人们学习习射的本领,反应当时社会对射箭的重视。

这是两个我馆展出的在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里出土的跪射俑和立射俑,2013年一号坑又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当时出土了一件弓弩。这件完整的秦代兵器弓弩是在一号俑坑的第十一过洞发现的,与以往在此发现的弓弩相比,这件更为完整,弩机、弩臂均清晰可见。最为重要的是,这件弓弩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弓弦的痕迹,长度在1.4米左右。

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申茂盛先生讲:这个弓弦看起来非常非常的圆润,光滑圆润,他们根据这个现象大概判断它可能属于一个动物的筋,这么一个东西来做的弓弦。在第八和第十一过洞内共发现弓弩遗迹近10处,由此他们推断,该区域可能是秦俑军阵里的弓箭手所在的位置。也可见弓箭手在秦朝军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弓弩目前共有大小两种,据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小型弓弩的射程约在150米左右,大型弓弩的最远射程可达800米,而苏制AK47步枪的有效射程约在400米左右。专家分析,正是因为这些先进的远射武器,才构成了秦军当时强大的战斗力。(这是我们复制的秦俑一号坑出土的弩)。

汉代和唐代在陕西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体育活动也开展的丰富多彩,并且有这样的几个特点:1.球类活动很多2.节令性体育活动普遍3.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参加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多4.就是中外体育交流频繁。

这一时期有一项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就是狩猎,而在狩猎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弓箭。在我馆收藏展出的狩猎画像石、画像砖、狩猎纹陶壶上,通过对文物上面图案的观察研究得出当时的射箭有:立射、蹲射、折腰射、弓步射、转身背射、坐射、步行射、跑步射、骑射九种动作方式。

唐朝时候,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能骑胡马、挟长弓去原野游猎。李白曾自诩为“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而杜甫在打猎中则“射飞曾c纵鞚,引臂落鹙鶬”一代女皇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在武举制度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

射箭运动在古代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平时的娱乐,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qian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迭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能娴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诣。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杜甫的《哀江头》就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唐朝诗人王建的宫词有“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卢纶《宫中乐》也有“行遣才人斗射飞”等等,都是描述巾帼不让须眉的宫女才人的射术。

有一本书叫做《宣室志》,里面记载了一件唐玄宗猎鹿的事情。说是在开元二十三年的这年秋天,唐玄宗准备外出打猎去,散散心。哪知道非常的走运,在咸阳原这个地方,他遇到了一头鹿,而且这头鹿还很特别。体型比较大,是个大个头,一眼看上去和别的鹿不一样。看见了鹿那马上就得射箭拿下它啊,于是唐玄宗搭弓射箭,射的很准,鹿应声倒地。唐玄宗很高兴,自己的战利品不容易,也很珍惜,就让御厨准备下加工鹿肉,他要尝尝味道怎么样。当时有一个人叫张果,守在旁边,鹿肉烹饪好之后,唐玄宗就让他尝一尝鹿肉味道怎么样。张果吃了之后,问了唐玄宗一句话。张果是这样说的,“陛下有没有发现这头鹿的鹿肉比较特别?”唐玄宗哪想这么多,一听这话,就说到,“就是一头普通的鹿,没什么特别的。”张果又说了句话,而且语出惊人,他是这么说的,“这头鹿应该有一千岁了。”唐玄宗更不信了,就说到,“只是一只平常的动物嘛,哪有一千岁。”张果这个人对外声称自己是神仙,而且还说过自己已经活了一千年了。然后张果又说了这头鹿的来历,那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他是这样说的:汉武帝的时候,我陪着武帝外出打猎。有个侍从抓到了一头鹿,献给武帝。我当时站了出来,说这头鹿不得了,是头仙鹿,可活一千年,不如放了他吧。武帝一听,就放了这头鹿。之后被陛下您给吃了。 意思是玄宗吃的是汉武帝时期活到现在的一头鹿。唐玄宗还是不信,汉武帝到唐玄宗八百年时间,这头鹿是怎么逃脱猎人的猎杀的。而且张果怎么就知道这头鹿就是当年汉武帝释放的那头鹿呢。张果早料到唐玄宗会说这话,于是他说汉武帝当时让人做了一块铜牌,刻上了字,系在了鹿角。高力士听到这话,就过去找铜牌,翻了半天硬是没找到。张果这个时候出手了,他拿了一个铁钳子走到了鹿头部位,搞了一些小动作,三弄两弄,就搞出来一块生锈的铜牌,尺寸在两寸左右。

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意思是说,君子沒有什麼可爭鬥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說有,那也就像射箭比賽一样吧!登堂比賽前先互相作揖謙讓,賽完後又下堂飲酒祝賀。這樣的競爭,可以說是君子之爭。因此,“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如今的“射”艺,其实应该综容古今,既包含现代的手枪、步枪、等实弹射击运动,也应该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弹弓,射弩。现代射箭运动1673年发源于英国的约克郡,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而在我国,有着古老传统的射箭运动已融入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之中,同时也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和光彩。

0.02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