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陕西体育,源远流长。历史给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 ...

蹴鞠场边万人看 秋千旗下一春忙 ——“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体育运动中“延年益寿”
上传于:2017-06-12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昨夜的一场雨缓解了古城西安连日来的高温,趁着夏日里难得的凉爽天气,不少市民和游客在这个夏至未至的时节,来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大明宫的国家遗址公园休闲健身。抖空竹、打太极、放风筝、玩滑板,在这个建筑面积远大于故宫的唐代皇城宫殿遗址之上,人群参与运动已是这个西安的“中央公园”最常见的情景之一。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都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如今已来到第12年,并在今年更名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保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的口号,也体现出了历史遗产活态传承的意味。而在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公共空间的利用中,体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记者再次见到跑酷青年荔群杰,他已经比一年多前壮硕了不少,但黑色背心包裹不住的黝黑皮肤上也明显多了好几道伤疤。“在公园里玩比在街上已经安全很多了,玩跑酷难免会有伤疤。”记者在2015年某次跑酷比赛上结识的他,如今已经是本地小有名气的“parkourer(跑酷者)”。

他和朋友们一直把这里当做训练大本营。他说,包括大明宫在内,西安的不少古迹遗址都是跑酷运动的理想场所,不仅因为这里人员相对稀少,遍布台阶、回廊的场地让他们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而且在这里无论玩跑酷、街舞还是滑板,现代感与沧桑的砖瓦相互映衬,都有一种古今交融的感觉,“很酷”。 

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明城墙虽然还不是进入名录的世界遗产,但却是古城与体育结缘最为紧密的著名文化遗存之一。除了创办于1993年、如今已成为古城体育“IP”的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之外,近年来不少田径、射箭乃至街舞、街球比赛都在这里“搭台设擂广撒英雄帖”,以一种“穿越”的姿态迎接各路体坛高手。 

中国人自古就有通过运动强身健体的习惯。宋代诗人陆游曾赋诗: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无论是大明宫还是明城墙,同时也是老少咸宜的“无差别级”健身场所,文化场所华丽转身为全民健身的园地。在清晨,位于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的环城公园里,健身的中老年人络绎不绝,而到了夜晚,老城墙根的跑步者成群结队,甚至发展出了多个知名跑团;在少有树木、电杆遮挡的大明宫,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占住“有利地势”,在宽敞的空间内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展开着自己钟爱的体育运动。 

“靠近这古迹,我会莫名地兴奋,而且一路上都能看到大妈坐在椅子上悠然自得,还有生意人在门外听戏。”在北京某公司从事宣传推广的王燕芳说,沿着城墙跑一圈是她来西安最大的愿望之一,而这在最近实现了。“尽管不是夜跑,但同样很惬意,跑起来吹着小风,就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穿越了生活。” 

在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中,也有不少地方契合休闲体育与极限体育对客观运动环境的要求。2015年起,主打熊猫主题的成都双遗马拉松在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市举行,令萌萌的大熊猫、宏伟的都江堰与幽静的青城山这三张中国名片交相辉映。 

拥有电影《阿凡达》中“哈利路亚山”原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早已成为国内外翼装飞行运动的勇敢者们梦寐以求的舞台。当地还先后承办国际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自行车峰林穿越挑战赛、全国山地户外健身休闲大会等赛事、活动,既推动了当地体育旅游的发展,也增进了民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不产生互动就难以真正体味。“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体育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领域,但却不容忽视。试想一个孩子自小在大明宫玩耍、活动,他对于当年大唐帝国万邦来朝的自豪感,打心中是油然而生的。”陕西体育博物馆馆长买朝晖说。

买朝晖还兼任着陕西省体育馆馆长,从本职工作出发,他更点出了让这些“遗产”活态传承的又一个价值。“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能够辟出体育公共空间实属不易。本身城市里寸土寸金、大自然中则缺少必要的安全保障,能够把这些空间打造成为人们参与运动的场地,既能让人享受‘遗产’衍生出的各种功能,更能在利用中进行保护,并普及历史、文化和自然知识。”